2022年1月起,建築週報取消《報告》專欄,改為即時登錄於本索引網頁
<報告閱覽>相關訊息區分為〔報告〕〔書訊〕兩大類
2023 | 〔報告〕 〔書訊〕 | 4月。5月。6月 4月。5月。6月 | 7月。8月。9月 7月。8月。9月 | 10月。11月。12月 10月。11月。12月 | |
2022 | 〔報告〕 〔書訊〕 |
2023-02-24。太管處新書《山海風雲-太魯閣植物生態》出版 介紹太魯閣峽谷獨特植物生態 | 內政部營建署
臺灣位於東亞地區溫帶與熱帶生物圈的交界,東北季風、西南氣流和颱風在此與地形相遇,創造出雨水豐沛利於植物生長的環境,而太魯閣國家公園東臨太平洋、西接中央脊梁山脈、南緣木瓜溪流域、北以南湖山稜為屏之氣勢,構築了獨特的生態系,面積92000公頃,為臺灣陸域面積第二大之國家公園。
太魯閣地區億年來的3次造山運動,以及立霧溪流水的不斷侵蝕作用,造就今日聳入天際的高山、壯麗的峽谷和陡直屹立的驚艷絕壁。在這樣的遺世環境裡生存的生物,其繁衍受到地形、地勢與氣候的各種條件影響,尤其以植物族群影響最甚,導致太魯閣地區有非常多的特有植物,以及許多的獨特生態故事。
這樣的生態現象儼然是一部生態上的編年史,揭露了臺灣島以及太魯閣地區過往千百年的植物風雲,太管處特別邀請在太魯閣地區鑽研植群生態並累積研究資料超過30年的植物學者陳添財博士,透過野外調查及文獻整理,並親自拍攝各式照片,以圖文並茂及深入淺出的方式,解說太魯閣獨特的植物故事。
本書中非常有特色的故事如臺灣十景蘇花海岸的臨海峭壁上,共同存有熱帶至涼溫帶的植物相,短距離的植物族群差異在臺灣本島甚至全球都是罕見,以緯度跨距來說明,相當於地球5千公里以上的平面距離;太魯閣內還有一個由峽谷和立霧溪南北兩側高聳山脊所建構的封閉地形—內太魯閣地區(綠水、洛韶),地形的阻隔產生類似島嶼隔離的效應,加上冬季乾冷的氣候,造就獨特的植物生態;最後還有南湖山區的冷杉與圓柏林,在全臺最高海拔的土地上演爭奪戰,可推敲出圓柏林的遷徙路徑。這些以往常被忽略的綠色植物所深藏的謎題,作者在本書中用科學及敘事的角度,一一推敲及揭曉。
本書之付梓可以讓國人認識太魯閣地景和植物生態的獨特性,以及特有的植群在全球傑出普世價值上的代表性,也期待能為太魯閣國家公園申請加入世界自然遺產展開新的旅程碑。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處長楊金臻表示,歡迎讀者手持《山海 風 雲-太魯閣植物生態》這本書,來走一趟太魯閣國家公園,本書標題上的山、海、風、雲四個字,以各種不同的角度詮釋著太魯閣,而每一種感受都能讓書裡的圖像躍然於前。本書目前已於國家網路書店、五南文化廣場及三民書局上架,有興趣之讀者可以前往瞭解。
太魯閣地區億年來的3次造山運動,以及立霧溪流水的不斷侵蝕作用,造就今日聳入天際的高山、壯麗的峽谷和陡直屹立的驚艷絕壁。在這樣的遺世環境裡生存的生物,其繁衍受到地形、地勢與氣候的各種條件影響,尤其以植物族群影響最甚,導致太魯閣地區有非常多的特有植物,以及許多的獨特生態故事。
這樣的生態現象儼然是一部生態上的編年史,揭露了臺灣島以及太魯閣地區過往千百年的植物風雲,太管處特別邀請在太魯閣地區鑽研植群生態並累積研究資料超過30年的植物學者陳添財博士,透過野外調查及文獻整理,並親自拍攝各式照片,以圖文並茂及深入淺出的方式,解說太魯閣獨特的植物故事。
本書中非常有特色的故事如臺灣十景蘇花海岸的臨海峭壁上,共同存有熱帶至涼溫帶的植物相,短距離的植物族群差異在臺灣本島甚至全球都是罕見,以緯度跨距來說明,相當於地球5千公里以上的平面距離;太魯閣內還有一個由峽谷和立霧溪南北兩側高聳山脊所建構的封閉地形—內太魯閣地區(綠水、洛韶),地形的阻隔產生類似島嶼隔離的效應,加上冬季乾冷的氣候,造就獨特的植物生態;最後還有南湖山區的冷杉與圓柏林,在全臺最高海拔的土地上演爭奪戰,可推敲出圓柏林的遷徙路徑。這些以往常被忽略的綠色植物所深藏的謎題,作者在本書中用科學及敘事的角度,一一推敲及揭曉。
本書之付梓可以讓國人認識太魯閣地景和植物生態的獨特性,以及特有的植群在全球傑出普世價值上的代表性,也期待能為太魯閣國家公園申請加入世界自然遺產展開新的旅程碑。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處長楊金臻表示,歡迎讀者手持《山海 風 雲-太魯閣植物生態》這本書,來走一趟太魯閣國家公園,本書標題上的山、海、風、雲四個字,以各種不同的角度詮釋著太魯閣,而每一種感受都能讓書裡的圖像躍然於前。本書目前已於國家網路書店、五南文化廣場及三民書局上架,有興趣之讀者可以前往瞭解。
。。。。。。。。。。。。。。。。。。。。。。。。。。。。。。。。。。。。。。。。。。。 。。。。。
2023-02-18。《臺灣常見商用木材圖鑑》新書發表會圓滿完成|羅東林區管理處
今(18)日新書發表會貴賓雲集,包含嘉義大學林翰謙校長、木質材料與設計學系李安勝主任、木質材料與設計學系夏滄琪副教授、林試所六龜研究中心鄧書麟主任、中興大學新化林場吳佾鴻場長、苗栗農工森林科羅家榮老師。
本書去(111)年度更榮獲文化部金鼎獎數位出版優良出版品的獎項及肯定,讓圖鑑隨身帶著走,結合學界及公部門的合作出版,讓此書更具公信力及實用性。
本次新書發表會為求向下紮根及推廣使用,提供全臺高職森林科(興大附農、苗栗農工、仁愛高農、花蓮高農)及嘉義大學木質材料與設計學系《臺灣常見商用木材圖鑑》第1冊與第2冊作為教學參考之用,本次出席發表會苗栗高農負責木材鑑別課程的羅家榮老師指出,高職森林科技藝競賽木材鑑別是必考科目,但是長久以來缺乏完成的木材圖鑑可以作為參考之用,作者張坤城副教授也慷慨贈送書中木材標本給各森林科參考,相信對於未來教學上和推廣使用木材有所幫助。
購買資訊:國家書店(配合本次新書發表活動,8折優惠只到2/28)
第一冊 第二冊 Hyreid電子書
。。。。。。。。。。。。。。。。。。。。。。。。。。。。。。。。。。。。。。。。。。。 。。。。。
2023-02-18。太管處舉辦新書發表會新出版的《立霧注》增添一塊太魯閣歷史拼圖 | 內政部營建署
不同時期的人所闢建的道路,一條又一條如蛛網般蜿蜒交織於太魯閣群山溪壑間。百年來,太魯閣地區的交通與道路的變遷歷程,激盪出許多深具傳奇性的精采故事,沉澱成豐厚的人文底蘊,但隨著歲月流逝,人事更迭,散佚各處,如同四散的拼圖等待拼湊。
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為持續增補建構太魯閣地區的人文歷史資料,委請鑽研中橫開拓史及太魯閣古道多年的李瑞宗教授,針對日治時期、中橫闢築與開通時期、國家公園發展時期的太魯閣地區交通變遷的人文歷史進行調查,並將保育研究成果轉化出版為《立霧注》一書。為分享與推廣此一成果,特於112年2月17日上午10時假太魯閣國家公園遊客中心簡報室舉辦「《立霧注》新書發表會活動」。
新書發表會當天邀請了幾位中橫耆老有林阿好女士及其公子李復鄉副處長(現任職於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基隆市榮民服務處)、周美華女士、楊龍先生等,還有太管處退休同仁有前處長游登良、黃烘達先生等人,一起來共襄盛舉。其中林阿好女士是最為年長,人稱「李媽媽」,中橫修築時期即入山工作,及長結婚隨著先生李樂定居洛韶,在中橫工作及生活長達16年之久。周美華女士、楊龍先生是從出生、成長、結婚成家迄今,人生半百都在太魯閣中橫線上生活及工作。而自太管處退休的游前處長及黃烘達先生等人,則是由於工作因緣在太魯閣山林穿梭活動多達30餘載。他們對於太魯閣及中橫公路都各有著極為深刻的情感及生命記憶,由於他們的不吝分享,讓大家得以窺知昔日在中橫線上生活與工作的情景。
太魯閣豐厚的人文歷史,宛如星空,燦爛耀眼。經過李瑞宗老師實地踏查、訪談耆老,並從繁雜的文獻史料及珍貴老照片中,抽絲剝繭找出許多不同以往的視角,呈現太魯閣百年來與交通道路相關的精采過往,如日治時期著名的植物學家早田文藏與佐佐木舜一、畫家鹽月桃甫,進入太魯閣採集植物、采風,還有當時就讀教育所的太魯閣孩子們的遠足、休學旅行及運動會等探訪行程,另有國立公園、部落遷移、產金道路、落腳中橫的居民、中橫健行隊、白楊施工道路、國家公園設置後的中橫等等。
本處曾於民國92年與李瑞宗老師合作出版了《蘇花道今昔》,介紹蘇花海岸道路的演變歷史,從清代北路到日治時期的大南澳路、沿岸理蕃道路、東海徒步道、臨海道路到今日的蘇花公路、北迴鐵路,在不同的時空下的人、事、地、物的轉變。深獲各界好評,該書曾榮獲優良政府出版品獎的殊榮。
事隔20年後的今天,以立霧溪流域的交通變遷為主軸,以補遺的角度集結出版本書,期待透過李瑞宗老師鮮活生動的文字及珍貴的老照片,帶領大家探尋太魯閣這方水土往日的人、事、地、物的遷移,從庶民的角度探知,昔日不同的族群在太魯閣山林間從事採集調查、旅行采風、就學遠足、搬遷、築路、落腳定居、工作等日常點滴。本書目前已於國家書店、三民書局及五南文化廣場上架展售中,歡迎有興趣購書的民眾可以逕洽選購。
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為持續增補建構太魯閣地區的人文歷史資料,委請鑽研中橫開拓史及太魯閣古道多年的李瑞宗教授,針對日治時期、中橫闢築與開通時期、國家公園發展時期的太魯閣地區交通變遷的人文歷史進行調查,並將保育研究成果轉化出版為《立霧注》一書。為分享與推廣此一成果,特於112年2月17日上午10時假太魯閣國家公園遊客中心簡報室舉辦「《立霧注》新書發表會活動」。
新書發表會當天邀請了幾位中橫耆老有林阿好女士及其公子李復鄉副處長(現任職於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基隆市榮民服務處)、周美華女士、楊龍先生等,還有太管處退休同仁有前處長游登良、黃烘達先生等人,一起來共襄盛舉。其中林阿好女士是最為年長,人稱「李媽媽」,中橫修築時期即入山工作,及長結婚隨著先生李樂定居洛韶,在中橫工作及生活長達16年之久。周美華女士、楊龍先生是從出生、成長、結婚成家迄今,人生半百都在太魯閣中橫線上生活及工作。而自太管處退休的游前處長及黃烘達先生等人,則是由於工作因緣在太魯閣山林穿梭活動多達30餘載。他們對於太魯閣及中橫公路都各有著極為深刻的情感及生命記憶,由於他們的不吝分享,讓大家得以窺知昔日在中橫線上生活與工作的情景。
太魯閣豐厚的人文歷史,宛如星空,燦爛耀眼。經過李瑞宗老師實地踏查、訪談耆老,並從繁雜的文獻史料及珍貴老照片中,抽絲剝繭找出許多不同以往的視角,呈現太魯閣百年來與交通道路相關的精采過往,如日治時期著名的植物學家早田文藏與佐佐木舜一、畫家鹽月桃甫,進入太魯閣採集植物、采風,還有當時就讀教育所的太魯閣孩子們的遠足、休學旅行及運動會等探訪行程,另有國立公園、部落遷移、產金道路、落腳中橫的居民、中橫健行隊、白楊施工道路、國家公園設置後的中橫等等。
本處曾於民國92年與李瑞宗老師合作出版了《蘇花道今昔》,介紹蘇花海岸道路的演變歷史,從清代北路到日治時期的大南澳路、沿岸理蕃道路、東海徒步道、臨海道路到今日的蘇花公路、北迴鐵路,在不同的時空下的人、事、地、物的轉變。深獲各界好評,該書曾榮獲優良政府出版品獎的殊榮。
事隔20年後的今天,以立霧溪流域的交通變遷為主軸,以補遺的角度集結出版本書,期待透過李瑞宗老師鮮活生動的文字及珍貴的老照片,帶領大家探尋太魯閣這方水土往日的人、事、地、物的遷移,從庶民的角度探知,昔日不同的族群在太魯閣山林間從事採集調查、旅行采風、就學遠足、搬遷、築路、落腳定居、工作等日常點滴。本書目前已於國家書店、三民書局及五南文化廣場上架展售中,歡迎有興趣購書的民眾可以逕洽選購。
。。。。。。。。。。。。。。。。。。。。。。。。。。。。。。。。。。。。。。。。。。。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