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閱覽。2022>第四季>10月〔書訊〕

 

報告閱覽

20221月起,建築週報取消《報告》專欄,改為即時登錄於本索引網頁

<報告閱覽>相關訊息區分為〔報告〕〔書訊〕兩大類 

2023

報告

書訊

1月。2月。3

1月。2月。3

4月。5月。6

4月。5月。6

7月。8月。9

7月。8月。9

10月。11月。12

10月。11月。12

2022

報告

書訊

123

123

456

456

789

789

101112

101112


博客來 - 跳出溫度舒適圈:從狐獴、原始人、蛋炒飯的小故事,教你少開冷氣也能活的21個消暑「涼」方 

作者/林子平

出版社/商周出版

出版時間/2022.09

目錄

推薦序 溫度,影響我的睡眠品質與生活/氣象達人.天氣風險管理公司創辦人 彭啟明博士
推薦序 從生活經驗出發的幽默譬喻,讓溫度好懂又有趣/台中市爽文國中理化老師、全國SUPER教師首獎 曾明騰
推薦序 就算氣溫回不去了,習慣還是可以改變/暢銷科普作家 潘昌志(阿樹老師)
推薦序 當暖化已成現實,升旗仍然必須?/國立中山大學附中地科老師 謝隆欽
推薦序 輕鬆地交流,嚴謹地面對,氣候正在變化的事實/德國氣象局人體生物氣候研究中心主任 Prof. Dr. Andreas Matzarakis

前言 溫度,影響我們的行為和決策

第一章 溫度的起源

1-1 什麼是溫度:失控的幼兒園
1-2 地球的溫度:頂棚下的彈力球
1-3 追尋溫度:遠渡重洋的青斑蝶
1-4 你覺得熱嗎?:你如何評價一盤蛋炒飯
1-5 生理調適:狐獴的黑肚子及黑眼圈
1-6 行為調適:西奧多的方格襯衫

第二章 溫度與住居空間

2-1 預約熱舒適:提早購票享折扣
2-2 外牆:幫住宅挑一件四季皆宜的衣服
2-3 玻璃:被屋主控告的現代主義大師
2-4 遮陽:陽光來自國境之南
2-5 通風:教室內滿地的落葉
2-6 空調:美術館內珍貴的藝術品

第三章 溫度與活動

3-1 戶外活動:你愛日光浴還是拿陽傘?
3-2 都市步行:管樂小雞與大塞車
3-3 運動競技:首屆冬天舉辦的世足賽
3-4 觀光旅遊:日月潭的氣候魅力
3-5 購物消費:粉圓冰與糖番薯

第四章 幫地球降溫

4-1 發電方式:山上又脆又甜的高麗菜
4-2 土地利用:煎餅和晚餐的取捨
4-3 建築節能:從埃及草紙到平板電腦
4-4 夠用就好:回想那個節約的年代

後記
引用文獻

《跳出溫度舒適圈:從狐獴、原始人、蛋炒飯的小故事,教你少開冷氣也能活的21個消暑「涼」方》 新書分享會 10/1(六) 14:00-16:00(13:30入場) 台南政大書城 | ACCUPASS 活動通

。。。。。。。。。。。。。。。。。。。。。。。。。。。。。。。。。。。。。。。。

博客來 - 建築的無為:造屋、常民、謝英俊 Inaction of Architecture

作者: 謝英俊 阮慶岳
出版社:典藏藝術家庭
出版日期:2022/10/17

建築的無為:造屋、常民、謝英俊 | Artco Books 典藏藝術出版

目錄

發行人的話──鐵鍋滷豬腳的難忘滋味/簡秀枝

序言──也是旅程/謝英俊

序言──行者,無懼也無疆/阮慶岳 

八個作為

1 單線圖

2 數字化

3 常民強化輕鋼結構系統

4 開放建築系統

5 適用技術

6 可持續建築

7 房屋工業化

8 物件導向設計 

演講.對談

 第一講  美學

從「善治素地」到「似這般都賦與斷井頹垣」

 第二講 常民的建築

從「人民的建築」 到「人民的城市」

 第三講:為 無為

從「互為主體」到「參與式建築」

 第四講:未來文明的想像

部落、社區、永續 

精選案例

‧新竹縣立文化中心

‧美濃客家文物館

‧921震災邵族安置社區

‧地球屋003

‧六堆客家文化園區

‧512川震楊柳村重建

‧勤和部落避難屋

‧朗讀違章建築展:後巷桃花源

‧阿里山得恩亞納部落

‧尼泊爾未來之村重建

‧高原生態犛牛渡冬畜棚

‧弘農堂書院

‧赫爾辛基難民中繼屋

‧吉布提社會住宅提案

‧深圳石廈小學騰挪校舍

謝英俊/常民建築:年表.案例列表

謝英俊建築師事務所/常民建築:人員名單

附《常民建築物件》別冊

。。。。。。。。。。。。。。。。。。。。。。。。。。。。。。。。。。。。。。。。

博客來 - 再見‧草山:陽明山的這些年那些事


作者:吳亮衡
出版社: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2/09/20


陳誠一見就喜歡的地方,成為黨政集結點:《再見‧草山》選摘 - 風傳媒

。。。。。。。。。。。。。。。。。。。。。。。。。。。。。。。。。。。。。。。。

博客來 - 臺灣惡地誌:見證臺灣造山運動與四百年淺山文明生態史 

作者:蘇淑娟、梁舒婷、吳依璇、劉閎逸、柯伶樺、邱峋文、黃惠敏  
出版社:野人文化
出版日期:2022年8月3日

《臺灣惡地誌》人與環境永續共存的新可能:地質公園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本島面積最大、最具代表性的惡地地形是西南部台南到高雄一帶,面積廣達1000多平方公里,厚約3000到4000公尺深。這片泥岩(mudstone)惡地雖僅占國土百分之三,卻驚異地創造了觀看、理解台灣的多重視角,而且封存了台灣400年族群發展縮影,更意外成為淺山地帶生態方舟。

本書從地質的大尺度出發,告訴你位於西部麓山帶的這一片泥岩惡地是如何形成、如何見證台灣600萬年前造山運動的前後結構相,以及如何反映出台灣環境的特性。

此外,還爬梳了400年來,在溝谷交錯、空間迴旋錯置的環境下,人們如何發展、選擇聚落、遷徙,並在族群勢力不斷交替間,形成短暫或持續的、穩定或變動的、時消時長的多元生活樣態。這是一段人與環境之間相互試探與適應的過程。

雖然惡地環境似乎不宜人居,然而歷史告訴我們,人類已在此活動數百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